1 花了两天才运完
2016年4月7日,在接到举报赶到仇胜双家中后,汨罗市环保局应急中心主任徐树立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现场露天堆放的蛇皮袋如同小山,袋子拆开后,里面的东西五花八门:棉签、针头、病人尿袋、装着血的输血袋。有的袋子还盛有药剂,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后院则堆放着经过加工的输液袋破碎料,每片大概有指甲盖大小。
徐树立说,那次在仇胜双家查扣的医疗垃圾共计52吨,拉了四十多车,花了两天才运完。
在湖南汨罗,塑料废品回收行业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当地最早称之为“拾荒货”,有上万人以此为生。位于新市镇的“团山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团山市场”),曾是中南五省最大的废旧塑料集散地。
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汨罗市古培镇杨柳村村民仇胜双频频出现在这里,前来寻求一种特别的货物——医院里的输液袋,业内通常称之为“盐水袋”。作为第一输液大国,中国每年的医疗输液多达上百亿瓶(袋)。这些输液产品的外包装多由上好的聚乙稀、聚丙稀材料做成,在再生塑料行业极具竞争力。
一年前,26岁的仇胜双从父亲处接手塑料破碎生意时,原本从三公里外的团山市场收购的是废旧塑料膜,拉回家中用机器加工破碎,再卖给下家。
然而,因近年来市场行情走低,仇胜双的生意并不好做。与很多当地作坊主一样,他不得不考虑转型。
此时,1300公里之外,比仇小一岁的高学东正在寻找合适的生意伙伴。他的家乡河北省文安县是全国有名的塑料颗粒市场,当地人将废旧塑料破碎后再加工成颗粒,作为原材料卖给全国各地的塑料制品厂家。而回收的废旧塑料中,就包括输液袋等医疗垃圾。
仇胜双案专案组负责人、汨罗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吴敏说,在这条产业链中,破碎是污染最严重的一个环节,导致当地的地下水都不能喝。
吴敏说,由于靠近北京,当地环境整治特别厉害,把最低端的环节全部赶出去了,“允许交易,破碎加工不能搞了”。于是,一些从事医疗垃圾生意的作坊主,不得不将初加工基地转移。
据湖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侦查支队副支队长邱正玉介绍,在查处仇胜双案后,省公安厅、省环保厅高度重视,立即在全省部署开展专项打击排查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已查取非法处置医疗废物案件7起。
从已查处的案件来看,湖南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医疗废物分拣初加工后流向外省市,目前查明的有河北、浙江等地。
仇胜双与高学东是通过一位中间人介绍相识的。直到第8次讯问,仇胜双才供出了高学东。按高对警方的说法,选仇胜双为生意伙伴,是因为对方曾说过“上面有人”,“我的理解就是他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有特别硬的关系,不会查他们”。
后经法院审理查明,除了现场查获的52吨之外,在短短半年间,仇胜双卖给了高学东140吨医疗垃圾。
高学东先从仇胜双那买了不到一吨输液袋破碎料,直接倒卖给沧州市河间县的沙某某处,用来造塑料颗粒,“沙某某将输液袋料掺进蓝丙PP粒(记者注:一种用废旧塑料生产的再生原料)里面一同造粒子,掺进去后效果比较好。”
试用成功之后,2016年8月中旬,高学东以5200元一吨的价格,让仇胜双从湖南又发了一车货来,共计十七八吨。根据高学东的供述,除了沙某某,他从仇胜双处进的货至少还卖给三个人,每吨赚取400元至600元。
另据高学东向警方透露,加工厂家在生产塑料颗粒的过程中,还会掺入一次性注射器的破碎料,“肉眼无法分辨,必须经过专业设备才能检测出来”。“大部分货物是查验不出来的”。
高学东没有向警方交代这些塑料颗粒的最终去向。
南京警方去年曾破获该市“首起医疗废物污染环境案”。据媒体报道,涉案医疗垃圾加工成塑料颗粒后,会被出售至江苏、浙江等地做进一步的加工。警方查获了不少由这些原材料制成的塑料餐具、塑料玩具等。
据河南电视台2014年报道,该台接到业内人士报料,称驻马店市有人非法回收医疗垃圾。记者一路追踪,发现这些医疗垃圾成为一次性餐具的部分原料。
在找到高学东这一大客户之前,仇胜双已经与一位被称作“老徐”的江西人做成了一笔输液袋生意。按仇的说法,那批货有10吨。但在警方介入调查之前,“老徐”已经生病去世,这条线索也因此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