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问题再凸显!
7.6万家企业被列入执法清单!
实际上,在疫情期间,环保督察一刻都没放松过!环保时刻在进行!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最新动态:截止5月底,32省生态环境部门均制定引发落实正面清单工作,清单内有7.6万余家企业,检查超过4万次,发现环境问题900个,立案201例,处罚376次。
疫情期间,各个生态部门通过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能监控、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对各个地方企业开展全面检查。可见,当下不用实地考察,也能够监管企业的一举一动。各企业注意啦,请勿怀有侥幸心理非法排废,环保部门随时可以调监控哦!
危废污染,害人害己!
山东龙头处罚24次依旧违排!
尽管环保督察严格,危废整治全面升级,还是有部分企业,为了“省钱省力”,随意倾倒偷排危废,最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恶劣程度令人发指,污染水源=害人性命!
▶▶▶哈尔滨塑料厂偷排废水,立即关停
可以说,化工的名声被非法小作坊毁了不少。6月21日,哈尔滨南岗生态环境局查处并关闭了一家非法化工厂,这家没有任何经营手续、危废处理资质的塑料加工厂直排生产污水,导致附近河流遭受污染。
▶▶▶倾倒30吨危废入长江,4人被捕
企业为了节省危废处置成本,雇佣无危废经营许可资质和处理资质的人员处置危废,这是违法行为。6月10日,重庆公布一起非法污染案件,4名嫌疑人将30吨危废直排长江,造成长江出现3-4公里的污染带,被污染的水体污染物超标近240倍!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4名嫌疑人已被依法批捕。
▶▶▶山东化企巨头屡教不改!违法24次!
黑作坊、小企业会通过非法处理危废来节省成本,或许还能理解。但大型的化工巨头也采用非法填埋排放的方式处置危废,那是令人感到气愤和羞愧的。2013年以来对博汇集团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处罚24次,但一直未制止企业非法填埋行为。
6月18日,山东省公布环保督察回头看的问责情况。据通报,博汇集团多年来长期将废水处理污泥、造纸白泥、化工废盐等工业固体废物非法填埋于厂区和租用的农田内,填埋区域无任何污染防治措施。
累计非法填埋各类固废达350万吨,占地面积约2600亩。督察组随机选取数个填埋点位进行挖掘采样,发现地下掩埋的固体废物颜色各异、气味刺鼻,渗出废水化学需氧量浓度最高达25300 毫克/升,并检测出二甲基蒽、对二甲苯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
▶▶▶山东辰龙集团弄虚作假!造成土壤污染
同是山东,在第一轮督察期间,山东辰龙集团被查出非法填埋固体废物,但辰龙集团未采取任何有效整改措施,仅对填埋区域的表面进行覆土,一埋了之。桓台县明知企业弄虚作假,却上报销号。“回头看”发现,辰龙集团多年来在废弃窑湾及周边农田倾倒填埋工业污泥超过25万立方米,已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该企业虚假上报,令多6名相关环保部门人员受罚!
危废专项整治来袭!
危险废物贮存不得超过一年!
上述企业的非法行为,令化工行业再度披上“高污染”标签。为了遏制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出台了多种限制措施,从限制企业的排放量,到完善危险废物的安全整治,严格管控危险废物的流向和企业的动态。
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自2020年4月开始启动,至2022年12月结束。对于《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强调的重点之一就是组织全面开展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排查,化工园区、化工企业等是重点整治对象,要求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处置等全过程监管实施起来,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这意味着,危废从产生到消亡,都将在大众的监控下完成,企业不要妄想随意处置。
危险废物管控手段
另外,近日天津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日前出台《天津市全面排查整治危险废物专项行动方案》,从5月30日起至7月31日在全市范围开展危险废物企业排查。为加强社会监督,此次专项行动将依托现行有奖举报制度,最高奖励20万元。
危废污染,屡禁不止?
环保将重拳出击,一个都不放过!
化工行业在生产加工再利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并且大多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若不经规范处理直排外环境,将对生态环境及人体造成极大危害。为此,面对危废污染,环保部门将会更加严格。
倘若再环保高压下,一些企业仍然弄虚作假,不惜代价创造多类型的污染转移方式,各地环保部门不仅会对曝光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还将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惩,不放过任何一个污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