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高度重视“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成立“无废城市”工作专班,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定期召开“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动会。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纳入专班各单位工作年度考核,为下一步快速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新天津生态城景观
一、工作进展
(一)立足规划引领,开创“无废”领域国际合作新模式
一是建立合作机制,使交流常态化。生态城积极学习引进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国的先进固废管理模式和技术,并与新加坡国家发展局、环境局建立中新“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对接机制。中新双方已召开主任级会议2次,专题交流会13次。
无废蓝图框架结构
中新无废城市建设交流会
二是开展专项合作,使经验本土化。中新双方完成的生态城2.0版指标体系获住建部批复,启动生态城“无废蓝图”编制工作,将建立“监管沙盒”机制列入2020年政策研究计划。同时,生态城在固废管理、绿色建筑、海绵城市、被动房等多项具体工作中,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助力生态城“无废城市”试点建设。
(二)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创建生态城“无废细胞”
一是识别典型场景,实现绿色生活全覆盖。在机关、景区、商场、社区等9个场景,引导居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树立绿色生活、共建共享意识,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
二是编制绿色指南,促使创建工作系统化。以现状指标和预期指标为导向,委托专业单位编制绿色细胞创建指南和实施细则,以及对应的考核评价指标,用于指导下一步创建工作开展。并同步启动试点选取,开展创建工作。
(三)聚焦垃圾分类,培育“两定四分五体系”新模式
一是创建精品小区,实行垃圾投放实名制。生态城正积极打造19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小区,实行垃圾投放实名制、撤桶建站等措施,确立了“定点投放、定人监督”模式,建立督导体系、宣教体系、收运体系、台账体系、考核体系,实现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监督、指导。组织开展各类培训35次,开展宣传活动60次,超5000人次参与其中。
垃圾分类环保驿站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垃圾分类亲子活动
垃圾分类入校园
二是探索计量收费,倒逼源头产生减量化。秉持污染者付费原则,率先在公建单位试行垃圾计量收费机制,倒逼产生单位源头减量、参与分类,提升分类效果。
(四)强化宣传引导,引领“无废城市”新风貌
一是制定年度宣传计划,全方位营造“无废”氛围。生态城运用全媒体以多元化多角度的宣传手段,制定年度宣传策划方案,通过各大平台多种形式,推送、转发新闻稿件、宣传短视频,累计阅读量达到4万余人次。
二是打造宣传教育基地,多角度宣传“无废”理念。建设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等“无废城市”宣教体验阵地,融合了垃圾分类知识科普、积分兑换、市民讲堂等功能,切实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多角度宣传“无废”理念。
环卫科技体验馆
三是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深入传播“无废”知识。开展“无废城市我参与,绿色生活我先行”、主题宣传语大赛、形象大使评选、“无废之旅”体验等系列活动,为“无废城市”试点建设造势,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全周期全数据动态管理
一是搭建无废信息化平台,确保指标量化。在生态城“1+3+N”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上,推动无废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现有环卫、固废等管理平台高效整合利用,实现过程监管赋能、智能分析预警、多级评价考核、全民参与共管,切实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生态城智慧城市中心
智慧监管平台——建筑垃圾模块
二是完善顶层管理体系,明晰各方权责。生态城结合天津市相关条例制定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和危险废物等固体废物管理文件,构建系统、完善的固废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方权责,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六)整合设施资源,构建内部循环区外处置协同体系
一是统筹规划,推动区域协同处置。生态城立足固体废物管理实际,结合产业结构及规划,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实现对各类固废的有效处置利用。积极对接天津市和滨海新区规划,积极推动新区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实现现阶段各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效果图
生态城垃圾地埋式转运站
二是多管齐下,推动区内资源协同利用。推进生态城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项目建设,建成后将实现餐厨垃圾、园林绿化垃圾、污泥区内协同资源化利用,并对可回物进行粗加工,构成完善的区内外协同处理体系,为各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提供末端保障。
二、工作亮点
1、开展多渠道国际合作 助推“无废城市”建设
生态城作为中新国家间合作的旗舰项目,始终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理念与技术。在指标体系建立、制度建设、城市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无废”领域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
2、推行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模式 全面提高垃圾分类质量
生态城构建生活垃圾综合性管理体系。配套智能化垃圾分类设施和气力运输系统打造垃圾分类实名制,辅以宣传引导、现场督导、智慧化监管等措施保障运行。计划试行公建单位试点计量收费,分类质量与收费挂钩,奖惩结合倒逼源头减量。
3、构建无废信息化平台 打造智慧城市创新版
生态城无废信息化平台整合现有垃圾分类、环卫等平台功能,对接智慧城市数据汇聚平台信息,建成投入运行后将实现对生态城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为制度落实提供技术保障,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强化监督执法提供高效手段,为公众参与提供极大便利。
无废城市综合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