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这一个动作,村卫室被重罚10000元
消息称,日前余姚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在对一家村卫生室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村卫生室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极端不规范,将大量使用后棉球、敷贴等感染性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且置于生活垃圾袋中。
执法人员遂对该村卫生室作出了10000元的重罚。执法人员表示,医疗废物携带有大量的致病菌,不规范处置极易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村卫生室被罚背后,这些问题须重视
在基层,医疗废物处置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如果只是基层医务人员重视程度不高,或许可以通过惩罚的手段,提高其意识。不过基层医疗废物处置不当不仅有人为主观因素,还有诸多客观原因。
问题一:村卫生室地处偏远、村医年龄偏大
一位村医曾这样讲到“我们这离镇卫生院要十几二十公里,山路又不好走,年龄大了跑这一趟很累。”
的确,一些村卫生室地处偏远,山路蜿蜒,加之村医这类群体年级较大,即使有的地方指定了卫生院作为医疗废物集中暂存点,但真正实行起来也会有些不便。
问题二:医疗废物产生量较少
村卫生室的接诊量相对于其他医疗机构来说是较少的,因此产生的医疗废物也少。再加上现在限制村卫生室进行“输液”项目,一个月下来根本没有多少医疗废物。
但相关规定要求,医疗废物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天。即使有的村医知道这个规定,但为了一条输液管、一根注射器特地送去卫生院,这一做法是不太被接受的。
问题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费用高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费用一年可达近千元,对于收入微薄的村医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问题四:对患者及其家属管理不便
比如,一些患者及家属将使用过的棉签或棉球随意丢弃到生活垃圾中,还有的扔在地上,有的村卫生室可能就有一位在岗村医,在诊疗过程中就无暇顾及这些。
上述问题需要拿出合理的方案去解决,如同发洪水,光靠堵住是行不通的,关键是如何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