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线上培训已顺利完成 | 第九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圆满成功 | 第八期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 成都站——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实务精英特训营完成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资讯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市场观察】固废污染整治风暴下的危废市场发展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5  来源:中环协工业固废与危废处理专委会  浏览次数:246
核心提示:近期,生态环境部、工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的政策和行动密集落地,其中,“清废行动2018”计划持续至6月底,随着清废行动的进行,固废、危废处置市场空间加速释放,一些地方的危废处置价格出现了“水涨船高”的现象。
       近期,生态环境部、工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的政策和行动密集落地,其中,“清废行动2018”计划持续至6月底,随着清废行动的进行,固废、危废处置市场空间加速释放,一些地方的危废处置价格出现了“水涨船高”的现象。
 
 
       一、“清废行动”专项督查
 
       数据显示,我国历年堆存的工业固废总量达到600亿-700亿吨。5月9日-15日,生态环境部组织“清废行动2018”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现场督查。通过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796个固体废物堆存点位进行现场摸排核实,共发现1308个问题。
 
       督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涉及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等随意倾倒或堆放,其中涉及建筑垃圾339个,一般工业固废253个,生活垃圾164个,危险废物58个,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的混合类345个,砂石、渣土等其他类149个。
 
       长江固废垃圾异地倾倒事件频发,从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转移倾倒的迹象明显。5月1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坚决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的通知》,要求摸清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情况;分类科学处置排查发现的各类固体废物违法倾倒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行为;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全过程信息化监管水平,有效防范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5月14日至18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赴江西省和安徽省开展实地督导调研,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大排查等。5月22日,中国海关打击“洋垃圾”走私“蓝天2018”专项第三轮集中行动启动,这是近年来海关开展的最大规模打击“洋垃圾”走私集中行动。
 
       二、环境治理冲击市场、加剧利益博弈
 
       环境督察行动推动了行业规范,在市场层面则带来了危废处置价格的上浮波动。据数据显示,目前焚烧处置的价格为上海8500—10000元/吨,江苏5000—7000元/吨,广东3500—4500元/吨,浙江3000—4500元/吨,广西4000—4400元/吨,河北5000元/吨左右。其中,广西地区近期价格上涨约10%,河北近3个月上涨约60%。
 
       “清废行动”加强了对固废以及危废产生企业的监管和督查,大量被查出来的固废危废将进入正规处置渠道,所以危废处理价格出现应激性上涨是正常的市场反应,但价格上涨也会进一步增加产废企业的成本,从而造成非法偷埋、转移倾倒等行为频出。据了解,一般下游地区正规渠道的处理费用每吨需要花费6000-8000元不等,而通过非法处置每吨可能不过几百元钱。业内人士也表示,固废偷排违法成本非常低,罚款也只有十几万元,导致偷排的概率较大。
 
       此外,专家表示,固废非法倾倒背后,既有利益驱使下的侥幸心理,也有监管不到位带来的执法漏洞,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固废垃圾处置能力不足。以危废为例,2016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5347.30万吨,综合利用量2823.71万吨,处置量1605.80万吨,处理能力存在较大缺口。在处置能力与产废量存在较大缺口的情况下,政府需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引进良性竞争机制,避免出现区域行业垄断,建立公开透明监督机制,保障产废单位及处置企业的双方利益。
 
       三、市场需要有序引导、规范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系列政策组合拳掀起的“固废污染治理风暴”之下,危废治理市场空间有望加快释放,预计接下来两三年危废处理能力会有大幅提高。而随着处理能力的提高,处置价格也会回落到正常区间,市场也会实现更加规范和良性的发展。
 
       价格的回落会不会对危废处理行业造成冲击呢?
 
       环保企业正常利润通常在8%到10%,目前危废处理行业可以达到30%到40%。高利润之下,价格的回落并不一定会对危废处理行业造成冲击,而会促使其回到更理性更健康的状态。
 
       据了解,目前危废许可证都下放到省甚至到市。地方政府会统一规划和统筹,根据区域内的危废产生量来匹配处理量。而由于设备问题,实际处理量远远低于许可处理量,许可处理能力达到产废量的150%更有利于促进市场良性竞争,不会出现完全垄断,从而实现市场规模聚集。
 
       据资料显示,能处理25种以上危废的公司仅占全国总数1%左右,处理种类小于5的公司占比达到88%,且目前危废处置规模达到1000吨/日的企业不足1%,大部分企业危废处置规模小于50吨/日,危废处理行业小散弱特点仍然突出。
 
       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一方面,各地要对本地区进行科学评估,加快固废危废处置能力建设,充实地方监管力量;另一方面,要通过信息化建设将点多面广的危废产生企业纳入监管,保障危废得到合法处置。
 
53.6K
 

 

 
最新图文
推荐信息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声明

无忧固废网 - 中国危废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Copyright 2017 51gufe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17037699号-1
顶部 帮助 微信二维码 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