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2014年,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是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要说明的是,以上是点位超标率,由于土壤具有较大的空间特异性,这个比例并不代表污染面积的比例,仅能从宏观上来反映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
目前,环保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进一步摸清土壤污染的面积和分布,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坚强的基础支撑。随着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中同步公布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将很快能实现。

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
当前我们国家非法转移、处置危险废物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个别企业利益熏心,铤而走险,偷排漏排,非法转移危险废物,实质上还是企业守法意识淡漠,主体责任不落实。
下一步,环保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危险废物的监管:
一是加快完善管理体系
抓紧推动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无害化处置和终身赔偿责任。
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责任
建立企业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平台,将违法企业公开曝光,联合惩戒。要将危险废物管理情况纳入督政和环保责任终身追究,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追究。
三是强化执法,建立打击危险废物犯罪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持续保持高压的态势,要对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联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和查处各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

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
环保部迅速组织人员到现场指导、督促地方政府进行事故应急和事故调查处理。当地政府也及时采取了处置措施。
目前,污染已相对固定,不会出现扩散。环保部会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调查的详细情况。

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
目前,“锰三角”地区当地环保部门已牵头完成了土壤初步布点及重点污染源初步确定工作。
“锰三角”是《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区域,环保部已按规划要求指导开展了电解锰行业相关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接下来,环保部将采取:
第一步:将推动建立“锰三角”综合防控协调机制;
第二步:进一步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对“小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治理锰渣场等历史遗留污染;
第三步: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执法监管,确保电解锰行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

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
国家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总体来说成效比较明显。截至2015年底,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较2011年下降1/4左右。
从突发的涉重金属事件来看,2012年-2015年平均每年发生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不到3起,与2010年、2011年每年十几起相比明显下降。
重金属污染有积累性,问题的治理、预防和消除不利影响需要过程。下一步,环保部将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的实施,继续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控力度,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