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铅的原料是含铅废料,国际及中国均将其定义 为危险废物。目前世界上超过150个国家(除美国外)均是《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 及其处臵巴塞尔公约》缔约国,不允许进出口含铅废料
一、我国再生铅产业产量情况分析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再生铅产业仍有较大空间。2015年,全球精铅产量约为 1089.8万吨,主要产地是中国、欧洲和美国;在全球精铅产量中一半以上均来自再生铅。2015年,中国再生铅产量约185万吨,同比增长15.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 量约155万吨,同比下降3%。同期原生铅产量明显下降,精铅产量约为470万吨, 同比下降1%。2002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再生铅产量增长10倍以上,在铅总产量 中的占比由13.8%提升至近40%。 图我国再生铅占铅产量比重(万吨)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再生铅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目前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加拿大、比利时、法国等西方发达国 家再生铅消费比例均超过90%。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环境约束逐步加强,中国未 来再生铅大有可为,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二、再生铅行业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铅下游消费领域主要是蓄电池、电缆护套、氧化、合金、铅 材等。从全球铅的消费结构看,铅的下游86%的需求用于生产电池,其他涂料、板 材、合金则分别占5%、4%和2%,因此电池行业也是再生铅的主要下游应用。

近年来虽然锂电池、镍氢电池等新能源电池发展迅速,但铅酸蓄电池因其安全 性和性价比仍是目前市场主流。2009年-2015年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仍保持增长, 未来铅需求仍将平稳增长。
我国铅酸蓄电池产量(万千伏安)

三、再生铅产业的原料供应情况
(1)有多少含铅废料适合回收;
(2)是有多少含铅废料能够回收。含铅废料资源量要根据不同领域的铅应用水平和 不同产品的平均寿命进行估算。对那些使用寿命在50年左右的高寿命产品如铅管或 者电缆护套来讲,由于各国发展情况不同,有的国家认为不适合回收,有的国家还 没有到达报废周期,实际上在目前很难回收。因此影响废铅资源量的主要是电池行 业的应用领域,即汽车工业,通过世界各国汽车消费量和保有量,可判断废铅酸蓄 电池报废量。各国回收政策及相关回收体系建设情况也影响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率。 目前世界上80%的铅用来生产铅酸蓄电池,有的国家甚至超过这一比例。欧美日大 部分发达国家估算的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率都超过90%,有很多接近100%。
四、再生铅行业应用领域及消费情况分析
1)酸蓄电池;2)发电厂、通信、船舶、医院等单位后备电源即工业蓄电池;3)电缆 铅、印刷字铅及硬杂铅;4)铅酸蓄电池厂生产中报废铅渣、铅灰、钢厂、锌厂收尘 铅灰。目前进入回收渠道的主要是第1类和第2类,第4类仍属尚未开发的蓝海市场.
2012 年-2015 年中国交通领域蓄电池消费情况

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一般每两年更换一次,则2015年理论上有 4.78亿只蓄电池报废。通信用蓄电池根据通信电源设计规范和各运营单位运行维护 标准按每个基站配两组,每组24只计算,每四年更换一次,2011年建成103.7万个 通讯基站到2015年理论上有4977.6万只蓄电池报废,因此,2015年交通和通讯领域 报废铅酸蓄电池的总量约为5.28亿只,重近700万吨。
2015 年我国交通、通讯领域蓄电池理论报废量

由此可见,汽车用铅酸蓄电池是我国最大的含铅废料来源。目前我国汽车保有 量每年增速超过10%,未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我国铅酸蓄电池报废 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再生铅原材料需求量将大幅增长。环保标准趋严,产业整合进行时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体系缺失。2014年我国废铅酸蓄电池理论报废量500万 吨,但实际报废量仅有其70%左右,也就是不到350万吨;这主要是由于蓄电池超期 服役和正规回收体系缺失所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再生资源大多处于个体散户回 收的状态,整体上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缺失,废铅酸蓄电池也不例外。 合法回收体系的缺失,导致大量报废铅酸蓄电池流入非法散户。根据中国有色 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CMRA)统计,在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量中:个体散户 占60%、电池零售商占18%、汽车维修及4S店占5%、电池制造商占8%、再生铅及 专业回收点仅占9%。
我国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渠道现状

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再生铅企业共处理了近250万吨废铅 酸蓄电池,保守估计,没有进入正规再生铅企业处理的废铅酸蓄电池接近100万吨。 铅酸蓄电池中大量的硫酸和铅(有毒),报废后若不能妥善回收处臵对环境污染极 大,因此建立正规合法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是我国再生铅产业的当务之急。
我国废铅酸蓄电池最终流向

五、全国再生铅市场集中度分析
截止2015年底,河南产能约120万吨,江苏产能约100 万吨,安徽产能约90万吨,河北、湖北、四川产能约45万吨,江西、浙江、广西、 贵州产能约30万吨,合计约565万吨,预计占全国再生铅产能的90%。据不完全统 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在册再生铅企业240家左右,2011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 对再生铅行业实施了最严厉的整治专项行动。经过持续三年的行业整顿和环保检查, 全国保留下来的合法的、规模化、规范化的再生铅企业在30家左右;但目前仍有大 量(预计有200家以上)非法小企业、小作坊转为“地下经营”,在回收、处理、环 保等各环节造成巨大的污染隐患。
2015年中国再生铅产能分布情况

环保政策倒逼产业整合。再生铅主要原料废铅酸蓄电池是消费类危险废物,应 对其收集、转运、贮存、处理等重要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规范,目前国内在技术、 管理和市场等方面还有待完善。2011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再生铅产业政策 及相关配套措施,从发展规划、行业准入到污染防治各方面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相关产业及环保政策陆续出台及实施、环保执法日益严格,预计我国再生 铅产业将逐步规范,市场集中度将大幅提升。2014年,行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产量 合计占到全国产量的52%以上。“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的现象得 到缓解。根据《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单系列生产能力不到5万吨/年的再生铅项 目不符合准入要求;即将颁布并强制执行的《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规定的排放指标,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我们预计到“十三五”末,大量 中小型再生铅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产业整合将持续深化,企业数量有望缩减至5-8 家以内,产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技术领先的优质企业将因此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