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三:水泥窑协同处置正成长为有效补充处置手段
目前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较为迅速。截止 2013 年底,我国 已建成、建设中或者拟建设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企业总数超过 200 家,其中约 25%的 企业涉及协同处置工业危险废物,2013 年中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规模共计 55.9 万吨(水 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进展研究,孙绍峰等)。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截止 2016Q2, 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处置在北京、重庆、河北、浙江、山西、江苏等多个省份得到推广 应用,协同项目核准资质总规模已达 135 万吨。除上述已获取资质企业外,目前有较多水泥 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正处于环评或拟开工阶段,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处于此阶段项目总 规模合计约 148 万吨,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市场整体呈现蓬勃增长态势。
以一个典型的 5,000 吨/日水泥项目为例,假设技改后项目危废协同处置能力为 5 万吨, 水泥销售价格为 300 元/吨,净利润率为 5%,危废处理费为 1,500 元/吨,净利润率为 25%, 在上述假设下,该项目总利润为 4,350 万,其中水泥主业和危废处置分别贡献 2,475 和 1,875 万元,由此可见,采用水泥窑协同对水泥企业盈利能力的确有较明显提升。此外,水泥窑协 同处置前期技改投资成本不大,因此水泥企业对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普遍兴趣较为浓厚。
根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截止到 2015 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累计 1,764 条, 设计熟料产能达 18.1 亿吨,实际年熟料产能达到 20 亿吨,庞大水泥产能为相关企业进行危 废协同处置技改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海外水泥窑协同处置市场发展经验,以及考虑到资质获取所面临的环评条件限制、 企业缺乏危废原料收集渠道、管理及技术经验不足、部分地方政府意愿性不强等制约因素, 我们认为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在水泥行业大范围推广受到限制,其仅为危废处置补充手段, 出现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发展壮大进而挤占传统危废处置企业市场份额的概率较低,不 会出现因为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的推广导致危废行业景气周期逆转。假设在 20 亿吨水泥熟 料产能中有 10%水泥产能可以用作协同处置危废,按照危废掺烧比例为 3%测算,国内水泥 窑协同处置危废能力实际上限为 600 万吨,为实现国内近 1 亿吨危废实际产量全部有效处 置目标,未来国内需要新增约 4,000~5,000 万吨危废处置产能。由此可见,专门危废处理设 施未来仍将是我国处理危废的主要手段,而水泥窑协同是危废处置有效补充。
从表面看,水泥窑企业和传统危废处置企业属于竞争关系,但是仔细分析双方业务模式 和发展约束,可以发现双方在业务模式方面互补性突出,合作基础良好。通过合作运营水泥 窑协同处置设施,既能满足水泥企业扩大盈利来源诉求,又能助力传统危废企业快速打开市 场,预计传统危废企业和水泥公司合作投资运营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未来或将较为普遍。
● 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而言,在必备的设施技改及获取资质等硬约束之外,危废收运体系建立、分析 及预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应急事件处理等软实力方面也需要配套设立,否则设施将面临原料来源不足 或运营风险较大等问题;
● 而对于传统处置企业而言,其在危废领域已有较多经验及技术积累,携手水泥窑企业可以推动传统危废 处置企业快速打开市场,跨区域扩张更加顺畅。
行业 2.0 时代即将到来,企业核心盈利驱动力转换在即
综上可见,在各路资本加速涌入、上游清洁生产&企业自建危废设施积极推进、水泥窑 协同处置规模日益庞大背景下,我们预计国内危废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正在缓解和得到 解决。按照目前的产能投放节奏,我们预计国内危废处置能力在 2019~2020 年左右将增至6,000~7,000 万量级,行业从供给不足阶段转向到供给紧平衡,危废处置能力严重不足问题 届时将基本解决。
行业 2.0 时代来临在即,危废无害化处置获取超额回报的篇章即将翻过。在过去几年中, 危废处置行业特征是供需错配、无害化盈利能力突出,此阶段可以称之为行业 1.0 时代。但 是,随着供需矛盾有望在 2019~2020 年得到解决,届时局部地区在大量设施密集投产后甚 至可能出现处置能力产能过剩现象,危废处置行业正在加速迈入 2.0 时代。在行业进入 2.0 时代之后,供需平衡来临在即推动行业红利逐步褪色,危废处置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激烈 且水泥窑等低成本处置手段也在崛起,危废处置费从高位回落大概率出现,企业盈利能力将 逐步回归正常水平。
企业盈利驱动力换挡在即。在 1.0 时代,行业层面的供需不匹配是危废处置企业盈利高 企关键驱动力,企业只需要将处置设施建成投产,即可享受行业红利带来的高利润;而在2.0 时代,危废处置企业之间的客户及原料竞争将变得激烈。参考 Clean harbors 的发展经 验,在行业供需平衡问题解决后,危废处置企业只有通过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系 统性解决方案、强化技术及管理实力等才能赢得市场并获取正常回报,盈利核心驱动力转移到企业层面的技术、管理等关键因素。
危险废物由于其产生量小、处置复杂的特点,如果局限于本地区处置,将会造成处理成 本高、再利用水平低等后果,需要通过跨区域专业化处理能提高危废综合利用水平和降低无 害化处理成本。目前国内危废处置企业主要处理当地产废企业所产废物,市场开放程度不够, 而从美国经验看,市场开放、危废大规模流动是必然趋势,跨区域布局是危废龙头公司的持 续布局方向。此外,随着行业向 2.0 时代过度,参照 cleanharbors 业务前移的成功经验, 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业务前移充分介入工业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是危废公司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