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三重合力共振助处置能力提速
合力一:资本加速布局危废无害化处置市场
随着行业量价齐升阶段到来,再加上危废处置设施投资额相对不大(通常 3 万吨左右大 型焚烧/填埋设施投资规模约 1.0~1.5 亿元),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危废行业。在上市公司层面, 除传统危废处置企业快速跑马圈地以扩大市场份额外,大量新进入者也在通过延伸产业链、 并购跨界、资产注入等方式介入市场,涉及危废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快速上升。在品牌、技术、管理等方面占据优势的上市公司,将借助资本力量通过外延并购加速行业整合力度,并 显著提升危废处置行业集中度。
从公司数量看,2014 年之前,仅有东江环保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介入危废处置业务, 而目前已经增加至约 20 家;从处理能力看,高能环境、雪浪环境、光大国际(H)、中滔环 保(H)、云南水务(H)等新进入者的投运处理规模目前已不容小觑;从业务布局看,绝大 多数企业将项目收并购和业务发展重心放在景气度较高的危废无害化业务,在焚烧及填埋领 域投入大量资源;从区域布局看,主要围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危废核心区域展开。
合力二:前端清洁生产&企业自建设施正积极推进
推行清洁生产指用一种新的创造性理念,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 产品和服务中,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 完善结构调整,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清洁生产可以使物料的转化率和 回收率提高,削减和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量,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尽量进行综合利用或通过其他单位进行综合利用,从而真正达到从源头上减量化。近 年来清洁生产的推进步伐不断加快,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更好地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环保部和发改委于 2016 年联合颁布《清洁生产审核办法》 以促进清洁生产业务进展。对于产废单位而言,在政府清洁生产政策持续跟踪推进以及危废 处理费当前居高不下共同推动下,实施清洁生产动力较强,这意味着危险废弃物在源头供给会逐步削减,且产废企业需要专业技术服务公司提供清洁生产相关服务。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专业第三方危废处置能力严重不足,部分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尝试建 设专门用于处置自身所产废物的危废处置设施。2016 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对 173 家化工企业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所调研化工企业 2015 年合计产生危废量为 228 万吨,其 中化工企业自行利用处置数量为 174 万吨,委托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运往场外处置 危险废物量为 53.96 万吨,分别占其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 76%/和 24%。在 173 家企业中, 有 55 家企业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其中综合利用占 39.85%,焚烧处置占 16.99%,安全 填埋占 10.59%;有 69 家企业委托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单位运往场外处置危险废物。
根据环保部最新公布的《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截止到2015 年,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经营规模达到 5,263 万吨/年,其中持有经营许可证的 专业危废处置单位收集、利用、储存及处置的危险废物规模为 1,536 万吨,有近 4000 万吨 在产废企业体内自身循环利用和处置。由此可见,工业企业建设和运营自身所附属危废处置 设施目前在国内已经较为普遍,尽管这些设施基本不对外开放,但不排除其中未来可能出现 将该部分业务快速做大,积累丰富运营经验和树立口碑,并申请核准经营资质以对外提供专 业处置服务的可能性。如果此种情形出现,无疑对现有危废市场格局会造成较大冲击。